我受會長委托,把今年1至7月民營鋼鐵基本情況向大家作一個匯報,并對當前鋼鐵形勢說說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今年1至7月民營鋼鐵基本情況
與2011年至2014年四年相比,今年1至7月鋼鐵行業的幾個數字仍然不好看,但有四個數字發生了質的變化,即全國鋼產量開始下降;全行業開始虧損(不僅主業);民營鋼鐵也開始虧損;小型企業鋼、鐵、材產量由多年的大幅增長開始大幅下降。這幾個現象都是第一次出現。
產量:
1至7月全國鋼產量47604萬噸,同比下降 1.8%;生鐵產量41426萬噸,同比下降2.8%;鋼材產量65091萬噸,同比增長1.5%,增速同比回落4.3個百分點。粗鋼,生鐵產量首次出現下降,鋼材增速回落。其中:商會統計的102家民營企業粗鋼、生鐵產量與全國同步首次出現下降,生鐵產量20760萬噸,下降2.8%;粗鋼產量26553萬噸,下降0.3%;鋼材44726萬噸,增長4.16% ,但增速回落了3.5個百分點。重點民營鋼鐵企業的粗鋼、生鐵和鋼材產量正增長,其中粗鋼產量16492萬噸,增長2.99 %,生鐵產量16382萬噸,增長3.64 %,鋼材產量15661 萬噸,增長4.16 %。主要原因是重點民營企業盈利能力好一些,所以鋼、鐵、材的產量呈增長趨勢,但增長勢頭已大大趨緩。而其他小企業鋼、鐵、材產量由去年的大幅增長變為大幅下降,粗鋼、生鐵、鋼材產量增幅分別下降5.4%、21%,6.5 %。
1-7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6213萬噸,同比上升26.6%,累計進口鋼材770萬噸,同比下降9.1%。
7月份,國內市場鋼材價格綜合指數平均為63.45,比上月下降4.68點,同比下降28.71點。
效益:
據中鋼協統計,2015年1-7月重點大中型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7.8%;實現利稅同比下降37.32%。實現利潤-62.23億元,7月當月-60.39億元,銷售利潤率為-0.35%。
據商會統計,1至7月99家重點民營企業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2.97%;實現利稅同比下降14.34 %;實現利潤-9.98億元,7月當月利潤-14.34億元,銷售利潤率為-0.14 %。這是民營鋼鐵企業首次出現總體虧損。
雖然出現總體虧損,但仍有不少企業有較好效益。
其中盈利10億元以上的有2家:沙鋼集團(15.77億元)、河北新武安(13.51億元),同比減少一家。
盈利5億元以上的有3家:河北普陽(9.11億元)、建龍集團(6.82億元)、河北縱橫(5.27億元)。同比減少3家。
盈利2億以上的企業有5家:江蘇永鋼、山東石橫、中天鋼鐵、河北敬業、山東西王。同比減少3家。
盈利1億以上的企業有10家:唐山瑞豐、方大特鋼、河北新金、廣西盛隆、河北民芳、武安裕華、河北津西、山東泰鋼、鑌鑫特鋼、龍騰特鋼。
全行業噸鋼利潤為負,但有9家企業噸鋼利潤在百元以上,噸鋼利潤最高的是新武安的普陽鋼鐵,達420元。其次是石橫鋼鐵200元。
中天鋼鐵按現代企業制度實行了決策層與經營層分離的管理創新,科學化管理,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充分調動管理層和員工積極性;加速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節能環保,壓縮普通產品,發展優特鋼,發展現代物流,把產業升級與資本運營相融合。
沙鋼堅持突出質量、效率、效益,強化生產組織管理,積極推進系統降本,加強品牌建設,開發新品,優化結構,深入推進兩化融合,生產經營保持了平穩有序的發展態勢。
新武安發揮集團協調能力,在探索盤活資金,加強自律,穩定市場,控股公司合作共贏等方面取得較好效果。其控股公司普陽鋼鐵始終堅持以“管理求效益、質量求生存、創新求發展、科技創一流”的企業發展宗旨,重視系統配套優化,扁平化精細化管理,降本增效,嚴格責任考核激勵,1―7月創利潤9.1億元,噸鋼利潤420元,全行業排第一。
建龍集團通過“定目標,分責任,建機制”,激勵員工、控制成本、降本增效,多項技術指標始終保持行業領先,企業效益逐年穩步提高。
縱橫鋼鐵以人為本建立了八大科學規范管理體系,低成本運作,節能減排,擴大精品,多元發展,企業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
江蘇永鋼發展多品種建筑用鋼材,以及高端模鍛件、金屬制品,有效擴大鋼鐵產品出口。推行鋼材加工配送服務,發展物流、建設、金融、旅游產業,企業效益穩步提升。
石橫特鋼持續創新特色管理模式和營銷模式,生產要素達到最佳排列組合,獲得了規模經濟效益最大化,公司盈利水平一直保持領先。
敬業集團積極學習國內外先進管理技術,鞏固提升鋼鐵主業。增強轉型升級緊迫感,多元發展,延伸產業鏈,成立鋼材深加工區。
山東西王集團以特鋼和玉米深加工為主業,發展文化置業、生態農業、國際貿易、熱電等多個行業,在香港、深圳有三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實現利潤3億元。
天津榮程鋼鐵堅持體制機制創新,培養人才,整合資源,挖潛革新,細化管理,優化結構,優特鋼比例接近50%。集團以互聯網為平臺,以產業鏈為主線,整合工業實體、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支付及金融4個板塊,建立線上線下協同運作的四位一體聯動電子商務發展新模式。
德龍鋼鐵按照新環保標準,投資十多億元,先后建成封閉料場、水處理中心、爐頭爐尾除塵設備、高爐平臺覆蓋除塵和生產能源指揮中心,并通過手機軟件實現遠程監控,節能環保水平極大提升。積極走出去,發展海外市場。
津西鋼鐵延伸鋼鐵產業鏈,積極開拓出口產品,今年出口量達歷史最好水平。
河南龍成集團積極推行差異化、低成本和先進性戰略,發展特殊鋼、機械制造、冶金材料、鋼結構、工程技術、煤炭高效應用、國際貿易、旅游等多元化產業,轉型升級有亮點。
日照鋼鐵抓住“一帶一路”機遇,深挖外貿銷售潛力,增設海外網點、聯動保障銷售。去年出口產值97.9億元,位列“出口200強榜單”第93位和“2014年中國鋼材出口10強”第4位。日照鋼鐵在科技創新方面也開始發力。
河北瑞豐鋼鐵這幾年發展很快,堅持低成本、高質量、專業化發展戰略,產品銷售市場順暢,經濟效益穩步提高。
方大鋼鐵實施銷售市場整合,統一銷售政策,協調資源分配,消除無序競爭,發揮各公司的協同效益,收效顯著。
還有一些效益比好的企業,如唐山港陸、河北新金、九江鋼鐵、民芳、裕華,山西立恒、建邦、宏達、晉城,山東泰鋼、魯麗,江蘇鑌鑫、龍騰,廣西盛隆等。這些企業在宏觀經濟下滑,需求萎縮、價格暴跌、全行業虧損的情況下取得較好成績,實屬不易!
我認為,這些企業在逆境中發展,效益誠可貴,而經驗價更高,有些經驗是帶有方向性、創新性的,我歸納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一是實行管理體制改革,經營機制創新,走現代化企業發展道路。這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制度保障;二是選擇重點品鐘,專業化生產,標準化作業,不斷提高質量和質量的穩定性,走品牌效益道路。這是市場的新要求;三是大力增產高效產品,堅決壓縮低效和無效產品,走減產增利道路。這是產能過剩下的必然選擇;四是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實施產品、產能走出去,走兩個市場的發展道路。這應是中國鋼鐵行業重要的發展戰略。
與此同時,99家民營鋼鐵企業中有35家虧損,同比增加8家,虧損額62億元,虧損面35%,同比增加7%;上半年盈利前10名企業合計盈利66.5億元,同比增長4.03%;虧損前10名企業合計虧損54.6億元,同比增長118%。優勢企業業績向好,但盈利增長有限;弱勢企業虧損額擴大,陷入困境。表明兩極分化加劇。
7月底止,重點民營鋼鐵企業企業負債率68.9%,同比增長0.9個百分點。負債率基本沒有變化的原因是銀行停貸和抽貸。去年全行業被停貸抽貸了1000多億,今年又停貸抽貸了600億左右,上半年全行業銀行貸款比例下降了6%左右。商會對25家重點民營鋼鐵企業統計,停貸和抽貸了52億元 。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舊得不到解決。
民營 鋼鐵企業負債率70%以下的68家,70%以上的14家。80%以上的6家,90%以上的5家,100%以上的6家,新增3家。
區域情況:
受進口礦價格大幅下降影響,內陸地區自產礦石優勢不復存在,吃進口礦運費平均比沿海和準沿海地區高出150元左右,內陸地區鋼鐵企業效益普遍下降,沿海和準沿海地區的企業要好些。
1-6月河北69家民營鋼鐵企業粗鋼產量8253.42萬噸,同比增長1.73%;實現利潤74.28億元,同比下降24%。
江蘇9家(集團口徑)民營鋼鐵企業粗鋼產量5925萬噸,同比增加1.95%;實現利潤15.7億元,同比下降13%。
山東11家民營鋼鐵企業粗鋼產量1809萬噸,同比增加8.46%;實現利潤6.5億元,同比下降48%。
山西16家民營鋼鐵企業粗鋼產量1321萬噸,同比下降11.51.%;實現利潤-11.23億元,由盈變虧。
河南5家民營鋼鐵企業粗鋼產量924.46萬噸,同比下降1.07%,實現利潤-2.3億元。
二、對當前鋼鐵形勢的幾點看法
1、關于化解產能過剩。今年1至7月我國鋼產量第一次出現負增長,可以肯定,往后若干年也是負增長。中國鋼產量2014年8.2億噸是峰值,如果今后出口沒有大的變化,估計未來會下降到6.5億噸左右。
化解過剩產能,理想狀態是12億噸壓縮到8億多噸。如果十三五末基本化解掉,每年要壓縮7000多萬噸,幾乎不可能。受宏觀經濟的影響,2020年之前化解過剩產能的速度將趕不上鋼鐵需求萎縮的速度,因此,化解產能過剩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發達國家也是這么走過來的,何況他們現在還有不少處于過剩狀態。據資料,今年上半年全球鋼鐵產能利用率68%,和我們差不多。我們不要將過寒冬的期望值過多地寄予產能過剩的化解上,而是要立足自己的轉型升級。
在化解產能過剩問題上,有一個“走出去”的問題。鋼鐵企業目前走出去的主要方式是鋼材產品出口。據對民營鋼鐵企業調查,今年以來出口去向最多的是東南亞、中亞、中東、非洲。另外,有5個民營企業已經和正在準備在馬來西亞、泰國、緬甸、越南、印度尼西亞、伊朗、埃塞俄比亞7個國家投資建鋼廠,多數采取與所在國合作的模式,規劃產能合計900萬噸左右。已經投產的規模不到100萬噸。
由于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從法律層面上講只是我國的一個倡議,并不具備國際協議所擁有的制度約束剛性,加上它涉及65個國家44億人口,六種宗教信仰和不同的法律體系,不同的政治體制,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發展速度,所以,它在給我國帶來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乃至風險,主要有五方面風險:國家風險,地緣政治風險,既得利益集團風險,無序競爭風險,金融風險。
怎么“走出去”,企業每每不一,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不要刮風。
走出去不能理解為只是到國外建鋼廠。鋼鐵生產工藝流程特殊,不同于任何其他制造業,到國外建鋼廠,特別是全流程鋼廠要謹慎。就共性來說,走出去主要應是產品走出去,包括鋼材產品、成套設備、關鍵裝備、部件、工藝、技術等硬件產品和標準、管理、咨詢等服務產品,我國鋼鐵已經完全具備這種能力。
從操作層面來說,我非常贊成沈會長的意見,即通過產品先行,了解當地市場需求、政治經濟和法律環境,為投資建廠做好盡職調查,以便有效把控風險。鋼鐵企業應學習中石油寶雞石油機械總廠,徐工機械和力帆汽車堅持以產品走出去和投資走出去相結合的經驗和做法。
走出去應盡可能與所在國的企業合作合資,盡可能避免獨資辦廠,以減少政治風險,這也是過去三十多年鋼鐵大國走過的路,而且是成功的路。
應盡可能與產業鏈戰略聯盟合作,與就地建設工業園區合作,以發揮產業鏈優勢,增強抗風險能力,同時可以獲得我國政府融資政策的支持。
要獲得金融支持,這是關鍵。如果銀行對你走出去的項目也像在國內一樣始終不予貸款支持,又找不到合作對象,那么走出去會有較大風險。
走出去有利于化解國內的過剩產能,但化解產能過剩是一個長期過程,根據現在摸底情況,走出去的民營企業這五年之內在國外的產能也就1000萬噸左右,據我所知國有企業也很少,與國內壓縮產能沒有直接對應關系,但有利于企業過寒冬,因此走出去與化解過剩不能互為因果,化解過剩不能只指望走出去,起碼近五年內是如此。
2、關于市場需求。鋼鐵市場需求主要靠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和制造業為主的出口,而不是消費增長。我國經濟新常態和全球復蘇放緩這一根本格局,決定了進出口下降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下降。從進出口情況看,年初計劃不低于6%,但1至8月不但沒增加,反而下降了7.7%,其中出口下降1.6%,8月下降6.1%,進口1至7月下降14.6%。最近人民幣貶值對出口利好,但對出口影響不宜過度解讀。從房地產情況看,雖然價格和投資基本穩定,但新開工面積下降。從固定資產投資情況看,今年1至7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降到11.2%,創15年新低,與以往的25%相比低了一倍多。除進出口、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外,PMI、克強指數、工業增加值、工業企業利潤、財政收入、社會零售總額、宏觀經濟指數、股市、銀行不良貸款率等一些數字都不好看,而且連續下滑,表明經濟活躍度降低,實體經濟發展低迷。為穩增長,中央已經推出多項穩增長政策和措施,但社會資本投資意愿和投資能力下降,政府投資能力也在下降。受財政收入下降、投融資平臺切割、地方債務清理等政策調整影響,使中央和地方政府擴大投資有心無力。更麻煩的是由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和民生服務等手段不像以前那么有效,投資對GDP增長的拉動非常有限,投資效率顯著下降,導致投資信心下降,加大了穩增長的難度,也加劇了鋼鐵需求的萎縮。這種局面,對鋼鐵行業不利,不僅短期內難以扭轉,從長遠看更不行,因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勢必是以消費為主,投資和出口將減少依賴。美國現在復蘇較好,主要原因也是消費,產業結構并沒有大的調整。
3、關于怎么活下去。今年四月石橫現場會上,曾提過鋼鐵企業怎么活和怎么死的話題。誰死誰出局?誰都不愿意輪到自己,但大浪淘沙,客觀規律,F在500多家鋼鐵生產企業,未來出局一半是大概率事件,有的會死掉,有的會兼并重組,F在寒冬剛剛開始,優勝劣汰的步伐將加快,這在鋼鐵行業已經形成共識。
優勝劣汰主要靠市場,而不是靠政府。事實上,現在已經死掉的,僵死了的,停產的,減產的,基本都是市場作用的結果;活下去的,活的較好的,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今年1至7月,重點民營鋼鐵企業產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小企業過去始終增長幅度遠遠超過重點企業,今年以來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大幅下降;沿海和準沿海地區的企業今年在全行業虧損情況下仍有一定效益,而內陸地區的企業普遍虧損,就是市場作用的結果。在聯合重組問題上也是這樣,凡是政府拉郎配的,除了過去寶鋼重組上海幾個鋼廠是成功的外,其他基本都是失敗的;凡是企業自主行為的,基本都是成功的。
面對產能過剩形勢,政府層面現在強調加快聯合重組步伐,但企業都按兵不動,什么原因?我以為,除了政策不到位因素外,現在還不是時候。說白了,就是優勢企業覺得現在重組成本還是很高,劃不來;劣勢企業還沒有到真正活不下去的時候,不著急;一旦到了,聯合重組步伐會就會加快了。所以市場和政府兩只手,主要靠市場。
去年下半年以來,鋼鐵企業增利因素只剩下進口礦石和原燃材料價格下降,除此外,都是減利因素,特別是需求進一步萎縮,產能繼續過剩,價格大幅下降,環境治理成本高,內陸地區自產礦石失去優勢,加上過剩行業得不到政策支持,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問題仍舊得不到解決等,鋼鐵企業效益連年下滑,全行業虧損,而且會進一步加大虧損。這種形勢將會加劇企業兩極分化,對于那些綜合實力較強,失誤少,資金鏈沒有出問題,轉型升級做得好,管理好的企業,雖然近期不會活得很好,但能夠活下去,長遠則會更好;綜合實力弱,管理不好,轉型升級做的不好,長期虧損,資金鏈出了問題,既沒有邊際效益可挖,也沒有邊際社會效益可供的企業,還能維持多久?就不好說了。
針對現在這種不斷惡化的局面,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是減產,但這是很難做的一件事,政府要引導,企業要自律,行業組織應有所作為。
同志們!去年我們說過鋼鐵行業寒冬還沒有真正到來,今年開始來了,在可以預見的今后五年,都將是寒冬,要想活下去,穩定發展,只有靠自己。企業要自我加壓,增強轉型升級緊迫感,實實在在謀轉型,除此別無選擇。
在困難面前首先要解決信心問題。信心是企業創業并戰勝困難的靈魂,沒有信心的企業就會失去發展和創新動力。要堅信困難只是一個過程,越是經濟下行和經濟前景不明朗,越要保持理性和睿智,越要練好審時度勢本領,正確客觀把握當前經濟形勢有利和不利兩方面,針對企業自身生產經營特點,確定好自身經營定位,不輕言放棄,不朝三暮四,一心一意謀轉型。
要保持企業獨特經營理念、管理方式和文化魅力,加大員工培訓和引進高素質人才力度,加大企業文化建設力度,提高員工對企業文化認同感,增強員工歸宿感,煥發員工“以廠為家”意識,調動員工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企業拼發出活力。
當前應特別注重企業生產規模和負債規模,防止急躁冒進和貪大求洋,做到穩打穩扎,將企業生產能力與市場競爭力、負債水平與企業消化和盈利能力、企業發展速度與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相一致,確保企業管理者能駕輕就熟,使企業生產經營始終順暢運行。
(趙喜子在全聯冶金商會、江蘇省鋼鐵協會聯席會議上的講話 2015年9月23日) |